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08|回复: 0

2011年海归就业调查:起薪三千左右

[复制链接]

3533

主题

3580

帖子

1

精华

版主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59
获赠鲜花
24 朵
个人财富
35436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13
发表于 2011-12-22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份新近出炉的《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揭示了海归的职场生存现状。虽然调查只是以全国7800余名各行各业的海归为样本,不能算多——截止 2010年底,仅广州市的海归就超过2.9万人——但窥一斑亦可知全豹。报告说,顺利步入职场的海归们身居要职拿高薪的为数不多,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71%的受访者月薪在3000元-10000元之间;月薪上万的人只有15%。与此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海待”(海外归来待业)出现。报告认为,这是 “海归对于薪金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理性,不会漫天要价”。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说,这是社会对海归的认识回归了理性。
( I0 s/ y* t+ o' i/ f6 z6 A
& D9 O* y4 B6 g7 ~6 E  c; b: y曾几何时,海归与人才之间几乎天然地划着等号。当然,改革开放之初,出国留学的门槛很高,谁要是能出去,那是令人艳羡不已的;加上国内国外各方面条件的差距都相当之大,肯回来的,可能跟央视龙年春晚导演哈文说的“德艺双馨”差不多吧。然而不知不觉间,外出的门户基本上大开了,一不小心,我国还跃升为世界最大留学生输出国,光广东每年出国的学生就有3-4万人,最大的门槛大约就掣肘在一个“钱”字上面。然而有钱的人家要出去,没钱的人家借钱也要出去,否则如今怎么会有家长期待海归孩子能很快进入大企业拿高薪以“收回成本”之说呢。耳闻目睹,有些家长估计自己孩子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好大学的,算盘一拨,才走一条出洋的路。再加上“西太平洋大学”那类的野鸡学校鱼目混珠,国门都不用迈出即可披上一身洋皮,唐骏先生的“西太”校友不是被网友翻出了一大批吗?有名有姓有工作单位,唐骏灰头土脸了,未知那些人的风光指数如今怎样。把这些情况归结到一起,如果对海归不稍加甄别,仍然以“人才”的老眼光视之,肯定要走眼了。 % m4 k% T& k  O$ i7 a6 g9 G) L

" a# t' q, i9 n, l, a前文所以用“回归”二字,是因为从前对海归的认识就有理性的一面。钱锺书先生《围城》里方鸿渐、韩学愈都是海归,两人还同是“克莱登大学”的校友,买张假文凭,就回来蒙事了。方鸿渐算老实,任何时候都不宣称自己是博士,求职(包括三闾大学)材料也讳言这一点;韩学愈就不同了,借此招摇撞骗,还混上了历史系主任。阅读这部小说不难领悟,作者对韩学愈是怎样的厌恶。再往前,清代笔记《苌楚斋四笔》里也有一段关于海归的并非文学作品的文字:“光绪末年及宣统初年,国朝名器之滥,为历代所未有,动辄赏几品京堂,或调部授丞参。乳臭未干者,多亦蒙此恩泽,庞然自大”;这当中,“洋翰林、洋进士、洋举人啧啧在人耳目,尤可笑者,日本留学生多有未入学堂,只购各校讲义一部,作为校外生,不知如何,亦得文凭”。“光绪末年及宣统初年”是20世纪初,而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1872年才派出去,也就是说,区区30来年的功夫,已经有不少弄虚作假的海归了。一句“尤可笑者”,亦不难见时人的蔑视。 8 ], c0 }% G4 B4 O& E# \- [7 _! R

" [$ t$ J7 ]+ e3 _/ c由海归想到如今各地动不动就提引进人才,从国外引,从省外引,从校外引,等等,不惜一掷千金,你争我夺。其实,还是应当把眼光放到近前一点,发掘一下身边,真的没有人才还是如王莽时期桓谭的所言“凡人贱近而贵远”。按我的理解,对这个“凡人”的解释恐怕不是对应“伟人”的那种人,而该是“凡是人”。真这样的话,眼睛向外的状况,还要寻文化之根了。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1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