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3|回复: 0

中国人还过不过自己的节日???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559

帖子

4

精华

新手上路

太医令(从七品下)

Rank: 1

积分
10
获赠鲜花
0 朵
个人财富
100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3-11
发表于 2006-3-23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COLOR=\"Indigo\"]
[SIZE=\"5\"]中国人还过不过自己的节日?[/SIZE]

, c* u3 }" }' [9 q: F
0 Q: _  J+ _3 x4 c& q* }
4 n9 V/ D$ a( R6 c  T4 v
! w7 w6 l: d6 b' D4 ]$ m4 h: T  近几天来,有关亚洲某国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消息,被大大小小网站、报纸竞相转载,引起了不少网民和读者的热议。. z0 L$ U$ G3 x/ |. s

1 x3 A* v. O, S+ p, u$ X  我们的传统节日会“花落他家”吗?这件事情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
' `1 C' f9 }: N& w7 j9 F0 F- d+ y7 R# y% R1 j' b
  就此,记者通过长途电话采访了中国权威民间民俗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并采访了广东省的民间文学权威——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顾问叶春生,以及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曾应枫,请他们发表看法。% d$ i/ o$ \1 ?7 A; |1 F

1 U, E, E6 ~, S% x- E3 n  冯骥才:节日缘何成了饮食节黄金周
9 J6 D; a3 p# A" ~9 Y
5 h3 Q& [' q+ p0 Y; J9 H  我并不担心端午节的文化主权,担心的是中国人究竟还过不过自己的节日了! v7 D. l$ ?' a2 R9 a  S9 W
% @" Z6 y9 m3 k) k
  记者:近几天来,有关亚洲某国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消息,您作为中国民协主席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R% Y& T" F, i$ V9 k3 ~+ J

( Z$ s+ t7 r, V( I  冯骥才:从报纸上获悉某国将端午节作为自己的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但我认为是不大可能的。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数量众多,都具有古老的历史,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每个节日都包含有大量民俗内容和深远的民族文化气息,作为人类记忆的文化遗产,是毫无疑问的。% p5 G5 M  V4 O5 Z* }- R0 I
$ F. _! y, N! Z6 H7 i, c
  如果端午节申报成功,那么所有民族的节日都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那是不大可能的。而有报道说,将我国所有的民族节日都打包包装,进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个人认为有一点荒唐,更多的是一种媒体炒作。端午节最早是从我国开始的,与战国时代的屈原有直接关系。中国历史文化过于久远,渗透、影响到周边的其他国家,端午节从中国的节日渐而变成其他国家的节日。
( w  j% V) w5 `6 f- s# x5 b1 t- h) a8 @, g7 E) B8 R) v
  我并不是担心某国的人将端午节作为文化遗产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能否成功,更担心的是中国人究竟还过不过自己的节日了。一个民族的节日,既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比如国庆节、“五一”节等;也有文化性的,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重阳节等。中华民族文化节日的内涵和活动正在不断消失,节日逐渐没有了记忆,仅仅剩下了几种食物:春节吃年夜饭,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灯节吃元宵等。文化节日变成了“饮食节”,中国人真的变成了“民以食为天”。节日中大量非常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生活意境逐渐从记忆中淡忘了,如清明节的踏青,中秋节的赏月,重阳节的登高等等。因而,我们的民族变得只会吃了,把节日都给忘了。此次某国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反省的是,我们还过不过传统节日了。我们应当从文化遗产中找到传承,来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j4 D0 p; j6 }2 R" Q
2 ^0 Q7 W! S& @& \3 x9 A8 Q9 g6 E
  此外,老百姓不仅不会过文化节日,也不会过政治节日。国庆节和“五一”节,本来是加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强调国家情感的大好时机。但现在的政治节日,都变成了“黄金周”,都卖给了市场,成为商人赚钱的商机。重大节日成为了形式主义———各地四套班子主办的文艺晚会,就不再管老百姓如何过节。与美国相比,国庆的时候,在迪斯尼公园的所有游客要肃立对待国旗的升降仪式,美国人非常强调自己的国家情感。
7 p: U9 w! ~' o+ v: f4 G4 ~- v7 w6 l4 ]( D! f6 S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冲击下,许多传统文化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现在许多年轻人只知道过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春节怎么过,许多节日没有了文化气息,没有了文化记忆,完全成了商家的促销日,文化出现了断层。! d2 z' {: w' R% x
5 w; \- C1 F) q1 |- v7 R
  记者:您有什么建议?' P! G! m( f! v( S7 \' {/ W
( H7 b) g1 b" g& ^; ?
  冯骥才:加强节日文化教育,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由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种种运动与情况,我们不断地移风易俗和反传统;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很多东西都推向了市场,民族传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裂,因而,不会过节不能怨老百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节日建设,对年轻一代进行节日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祖先是如何度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如清明节,不仅是扫扫墓,而是表达对祖先思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根的回顾和重温。文化部门要编辑乡土文化教材,把节日文化、民俗、传统手工以及民族审美习惯,传承给下一代。其次,社会各个方面、各种组织,应该举办各种民族民间活动,丰富节日生活,恢复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再次,媒体与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最后,引进市场参与,比如在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之时,中国快速地融入到了世界舞台,中国结和唐装也走到了世界舞台。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空前提高,老百姓选择了自己的文化,来标示自己的民族特征,因而中国结和唐装才会不胫而走。只有加强这一整套的民族文化建设,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 H; [& R% D+ u0 B: g
5 ]& u. b9 P+ L8 o9 J6 l2 q  曾应枫:给民俗文化工作者提个醒
, j& T( E3 S5 U. |$ `, H
* I; u  D2 R6 e9 Q6 l, y) o3 T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吃惊。一般国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申报手续并不是非常清晰。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民间节日可以作为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申报,国人对此认识还不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识还有差距。$ j8 R6 Q& Z4 h
! I9 @  c" w1 o9 m  U8 j9 q
  某国申报文化遗产,表明在亚洲黄种人中,端午节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同时给国人敲响了警钟,给民俗文化工作者提了一个醒。民族的凝聚力,并不是靠联合国的批准和承认的,而是靠民族的精神内核。对于传统节日,无需打包。联合国承不承认,民间节日和民族的凝聚力都是存在的。
0 \- f6 u3 Y/ R2 Z
) P) D# e7 K6 ^' H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广东水乡有着绵延不息的传统。端午节的民间印象,一是吃粽子,一是赛龙舟,俗称扒龙船。在水乡农村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赛龙舟在乡民传统中,成为了一个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盛大节日。扒龙船代表着整个村子生猛的状态,打出村落的旗号,张扬部落的气概,代表着集体村落兴旺的标志和信仰。4 |1 b; s+ f% b0 E6 M# W

" b4 |+ D5 u& _# {8 m% G7 d  广东举办了很多的赛龙船比赛,比如国际龙舟赛和大学生龙舟赛;但大多与体育健身靠近,不再是作为民间的文化艺术。中华民族不是独立的,是由一个个乡村、一个个氏族和一个个县组成的,凝聚力表现在节日和祭祀上。
$ `- _4 W' f' i% S6 a) \  d( u& ~7 ]* j* Z3 m# i9 H& a
  过去有段时间将扒龙船说成是封建迷信;现在的研究也避忌信仰。端午节展现了民俗凝聚力,但民俗研究却不多,如关于龙船的溯源,如何与国际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研究融合在一起。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引导和宣传远远不够,没有抓住历史文化的东西。$ N" J. i# k+ R6 {! m7 o7 V$ h
# n" B. y$ J) ^( ?
  叶春生:为传统文化增加新内涵% U7 J$ u  q0 @; z' X0 l' k: G
; e0 r( F! b; x& K
  端午节是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人家要拿是拿不走的。某国将端午节作为自己的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它的权利,但联合国批准与否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据我了解,要批准一个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两个标准:一是原创性,就是说必须是该国家本地发起的、发展的;一是单一性,只有这个国家有,其他地方没有。根据这两个标准,联合国批准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我们不必为此大惊小怪,甚至打出“捍卫”的口号去炒作。早在19 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就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这个节日不单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龙的节日。早在屈原以前,中华民族就有端午划龙船的习惯了。我们是龙的传人,划龙船是龙的传人纪念自己节日的一种形式。在中国除了汉族之外,各民族都有关于端午节划龙船的故事传说。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人家要拿是拿不走的;就算抢去了,也会打上我们自己文化的烙印。
6 k3 E* }( W* V! X, m
8 w9 b6 a+ M0 _; c  某国之所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列为他们的文化遗产,这也不奇怪。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传统对他们影响深远,过去这两个地方的交往也十分密切,它受我们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很多东西要借助于中国的文化。比如某国国旗,就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据了解,现在某国端午节划龙船最盛行的地方是“江宁市”,而我国屈原投江的地方也叫江宁市,就是古代的郢都,民众纪念屈原而在这里划龙船。我认为这不是巧合或偶然,而是某国借用我们的,这正好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对他们影响之深。
- S* S  b3 ]. Y2 X7 y7 L2 f2 |; z$ K* u- W
  其次,我们应该反省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原因在于,很多传统节日包括端午、中秋、春节等,在年轻人心目中淡化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抢救和重视不够,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当中才会逐渐淡化。因此我们要好好反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今后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断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为传统文化增加新的内容和内涵。这样做不仅是把传统文化抢救保护起来,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放出光彩。
! `! @6 `: P: a  n" y5 f/ o* D3 R; h4 q1 @6 B/ a
  时评:端午节怎样才能不被“端”走) j" j6 V7 m) @7 v& Y+ a0 m

8 Y1 l2 h6 W9 {, x/ ?* j  今年是闰二月,否则的话,这个月,端午节就该到了。忽然有“可靠消息”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接着又有“独家专访”说,所谓申报纯属子虚乌有,是始作俑者“出于未雨绸缪的心理”。
( d% `& `) Z( @  V" s6 ^. g: X/ Y% x# h
  不管怎么样,消息传来,还是唤起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已有地方———比如岳阳市明确表示,将迅速采取行动,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端午节。
: _  P% J1 P5 ~2 k; q1 Z3 T- l1 U5 _) ~
  对这决心,我没什么异议,但我觉得,即便是该国“拟将”端午节列入其国家遗产,也并非人家无端地要和我们“争夺”一个名称,而与他们的文化传承毫无瓜葛。在我的印象里,亚洲地区不少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源于我们这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比方“春节”。因此,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 q8 m6 J9 a9 a) `+ x: e+ u1 v4 z8 k! m, L0 W6 O3 c
  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途中,少不了对传统的扬弃,社会要前进,固守传统,抱残守缺,势必裹足不前。但综观我们现在的一些行动,扬弃往往成了遗弃。城市建设中对待古旧建筑的态度说得太多不必再说了,试问一句,对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开发其中的商机,这些年我们还注意到了什么?以端午节而言,除了市场上多少个品种的礼盒装粽子骤然多了起来,我们还感受到了什么?不错,也有赛龙舟的新闻报道,但是除了那些局部地方呢?毕竟这是全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其传承、其发扬光大,凭借局部的力量难以为继,还有可能沦为“文化残存”,成为猎奇的对象。反观西方情人节、圣诞节要到的时候,人们又是被怎样地耳濡目染?我们不是说商机必须跟传统节日划清界线,二者实际上可以实现“双赢”,但是如果一味地仅盯着商机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文化”。事实上,洋节之所以被一些人崇尚,背后正是由文化支撑。) l% [% y% h2 H5 C4 d  ~

3 T/ b  u: W, O/ s$ }  `  因为平地而起的“抢报”,那些渐渐淡去的传统节日仿佛一下子亲近起来。但在将来,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态度决定行动。“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倘若本着这样的心态,说到底就还是个“颜面”问题。这样的重视传统节日的指导思想,热闹一时是当然的,但效果不敢冀望。" F1 M7 D* M$ |6 i0 g2 R: |' W
2 _! M# J3 U  d8 V+ v
  相关新闻:韩国端午祭
5 K. z: O7 J* |  k1 @
+ H/ q4 O/ T9 h, o- b8 g6 w- P0 X' b  U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q& }: x, Y$ l# f

. [0 p/ \! ]! k  K% c4 c: u  据韩国学者介绍,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韩国人向往现代化,到6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在这期间,西方文化受到重视,却忽视了本土文化。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感到,文化上的全盘西化,将使民族文化逐渐枯萎失传,使民族精神受到抑制。从60年代开始,民俗文化的搜集研究受到了重视,民族文化的遗产作为“无形文化财产”被保护起来。
3 v2 ]# r: R! J6 O! w: Q
: j2 ~7 u% @4 u. c% p9 j1 z$ f# U  1960年,韩国中央大学的任东权教授发现江陵市搞的端午祭活动规模最大,很有特色,于是写了调查报告,向文化观光部申请确认其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于评委们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任教授一个个找评委谈,直到1967年,江陵端午祭才正式获得通过,成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从此以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得以恢复,并呈发展趋势。
% H2 Z, ]5 L  k1 j: T$ [ [/COLOR]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4-6-2 1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